「先天與後天」- 與小朋友相處及溝通技巧
掌握相處技巧與不同需要的小朋友溝通
記得大學二年級修讀成長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一開始探討的是「先天還是後天」Nature vs Nurture 的課題。這個曾經是心理學和教育界別所爭論的,相信今時今日,應該沒有人質疑成長是「先天和後天合成」的結果!
澳洲倡導融合式教育。大部份在學習方面有特殊照顧的小朋友都會盡可能地跟他們的夥伴在同一天空下學習。當然,這並不是放羊式的,整個國家的教育體制為此付出了很多我們在香港不能想像的資源。這種融合教育模式當然也有利弊,但如果大家跟筆者一樣,曾經深入了解背後那「人人生而平等,且有同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的理念,多少也會為之仰慕。
相信定居澳洲或在那裏居住過一定時間的朋友,會留意到他們的弱勢社群比較普遍地可以在各行各業中貢獻自己的能力,服務大衆!相同情況在香港,恐怕就只能在某些連鎖快餐店,才能享用到他們所提供的服務。
以上的分別,我以為其一是源於對有額外需要小朋友就學時所灌輸和實施的不同理念。令我最深刻的,其中是他們會着力主動教導一般小朋友如何跟這些需要額外支援的小朋友相處方式。對於自小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的自己,感受過之後,只有「嘆為觀止」!難怪他們社會氛圍相對是比較包容。相信這是從小學習和培養的結果。
正是這樣,在澳洲,我們有很多機會跟不同需要和背景的人相處生活共事。這是這個國家實踐自由平等的其中一種方式。
如果你不是專業輔導員,心理學家,或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者,但又想掌握和了解跟不同需要朋友的相處技巧,由香港協康會出版這一系列的自學書籍可以為你提供適切的幫助。
阿柴 ~ 您的生活旅途伙伴